猪附红细胞体
猜你喜欢 猪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 ui)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的病原体,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虚弱和贫血,肥育猪生长缓慢,母猪繁殖障碍、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和死胎等综合性症状。该病最早在 1932年发现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我国于1982年首次在红皮猪血液内发现有大量附红细胞体感染,随后在许多地区的猪群中都有附红细胞体感染和发病的报道。猪附红细胞体光镜下形态呈小球状、卵圆形、杆状或环形等多种形态,大小为0.3-1.3×0.5-2.6um,平均直径 0.2-2um,它们单独或成簇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可被多种染料染色,在血浆中也可见自由的附红细胞体,游离于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作摇摆、扭转、翻滚等运动,但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时则看不到运动,一个红细胞上可能附着 1—20 多个附红细胞体,被寄生的红细胞变形为锤状、星芒状、齿轮状或不规则形状。发育过程中,猪附红细胞体的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以往所谓没有致病力的小附红细胞体(E.parvum)实际是猪附红细胞体的未成熟阶段或前体。Romanowky 染色显示,该病原体存在球状体结构,Wright-Giema 染色后该病原体为蓝紫色,吖啶橙染色可显示其单体,用苯甲胺染料染色时易于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呈蓝紫色。电镜观察猪附红细胞体有单层膜,无细胞壁,无明显细胞器,无核状结构,其中可见电子密度大的颗粒状物,分布在胞质内,有时可见纤丝状尾,病原呈圆盘状,一面凹陷,一面凸出,也有椭圆形、短杆形表面有皱褶和突起,常单个或成蔟以凹面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其中较小的幼稚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之间形成约 30nm 宽的电子透明区,而较大的成熟附红细胞体可使附着处的红细胞膜结构改变、变形,甚至产生空洞,有些大型的附红细胞体可伸出纤丝,嵌在细胞膜上。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任何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易与其他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发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潜伏期为2—5天,一般呈隐性感染,当出现各种不良诱发因素,引起猪的免疫抑制才引起发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常见后肢无力,黏膜苍白,消瘦,贫血,并伴有广泛性出血。病猪以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白细胞增多以及不同程度的黄疸,贫血,发热为共同临床特征。可引起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虚弱和贫血,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仔猪最早出现的是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皮肤发红,严重者呼吸困难,仔猪耐过后常生长发育停滞而形成僵猪;肥育猪生长缓慢;母猪发病则母性丧失,生殖机能下降,繁殖障碍,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和死胎等综合症状,同时易与其他病混合感染使症状复杂化。慢性病例猪体表现消瘦、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等症状。依照国内许多文献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判定方法: ( 1)红细胞表面有附红细胞体寄生及受感染红细胞的比例。( 2)血浆中有能活泼运动的附红细胞体,结果绝大多数血样均判定为重度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然而,对这些血样用多种方法抽提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却发现许多鲜血压滴镜检阳性的血样,其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由此表明,鲜血压滴标本检查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假阳性。外周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是附红细胞体常用检查方法,但由于其感染常表现出短时间的菌血症,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往往看不到附红细胞体。另外,当红细胞表面附红细胞体数量少或由于贫血等原因而导致血片中有大量的变形红细胞 和红细胞碎片时,很难与红细胞中出现的一些嗜碱性物质相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借助分子诊断手段或电镜观察,常常不能对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作出客观的评价。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病原确诊手,可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疗效监测等。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欢迎发帖交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