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懿君
发表于 2016-10-12 00:29:00
热点点评
看了想买 在大部分的养殖散户心目中; 进口肉是洪水猛兽; 是来和各位抢饭碗的恶棍。 而且;进口产品安全也是经常被丑化; 僵尸肉瘦肉精之类的谣言传的不亦乐乎。各位对进口的误解多多; 也许想了解实情也缺乏途径; 还有些人故意散播谣言; 也许他们觉得这样可以唱臭了进口产品的声誉;各位可以抵制进口产品 但是阻挡不了进口的步伐 可以杯葛但是不会减少进口的量。 毕竟进口商的客户群不是养殖户; 进口之后也没打算卖给你们。 我在国际肉类贸易工作了10 多年;期间 一直负责中国市场的;辟谣也好科普也好我觉得应该说写什么。。。; 进口肉从中国2003 入世贸组织开始, 从一开始的30多万吨 (2003) 到2016的200万吨 (预计) 历时13 年;在正式进口中国主港之前; 流入天朝的外国肉以走私为主。 走私的方法千变万化; 数量庞大而且无法估算。 入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要求正规进口的产品,这几年对正规货的 管理和检验也是逐渐完善; 虽然国家无法完全杜绝走私; 但是打击力度逐年增加; 走私货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 1 - 进口来源中国最早开放的猪肉原产国是北美的美国和 加拿大; 但是一来政治环境复杂; 而且北美的出口市场众多,中国当然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2005 之后陆续开放欧洲南美各国; 自从2012 欧盟国家已经是进口猪肉的最大供应商, 其中德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出口国。 2 – 相关规定瘦肉精在北美是合法的; 众作皆知; 也经常被当成杜绝进口肉的理由。除了中国这个后起之秀; 北美猪肉的主要市场有 俄罗斯; 日本; 韩国; 墨西哥, 澳洲; 南非; 等等接近140个国家。俄罗斯是曾经的最大市场; 但是从2011-12年开始他们的进口条件的改变了;不允许用瘦肉精饲养的猪肉进口了。 为了保留这个最大最高利润的市场很多厂家逐渐把自己的生产改变成无瘦肉精。可是; 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 俄罗斯全面禁止了欧盟和北美的肉类进口。 这时候; 生产是改变了; 但是原来最大的出口市场却不见了。 厂家们自然把目光瞄准了中国这个“未开发的世界最大猪肉市场”。目前进口中国的北美猪肉都是不带瘦肉精饲养的;由生产国的农业部认证; 由中国海关和商检检验合格后放行。 除了瘦肉精 还有对检测农兽药残留; 环境污染物;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源, 寄生虫等等20 多个检测项目。 整个清关报检流程需要2-3 周; 大大的抬高了进口商的成本; 在市场不稳定的时候也抬高了他们的风险。直到2016 上半年; 北美的产品是每柜必检,合格的放运; 不合格的退货或者销毁。 对多次不合格的厂家还会取消出口资质。 3 -进口产品的客户群长期来说; 进口的主要是国内需求旺盛而供不应求的产品; 比如内脏手脚之类。 不是外国人不吃; 而是中国市场出的价格高 所以都往中国卖了。国外对这些副产品的生产包装过程也是同样的严格;进口程序也有同样的检验流程。 安全卫生和主切肉类一样; 而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样; 不好的自己不要的才往中国发。2008 / 2011 / 2015-2016 上半年, 国内的猪价飞升; 外国的报价相对便宜而且货源充足。 大量的加工企业转向进口原料; 包括分体/ 白条; 碎肉类; 膘类 。 这些原料- 有些会被加工; 有些只是分散出售 - 最后会流向超市,餐馆,学校和工厂的饭堂, 等等。 除了本土老百姓的日常消费; 很多出口厂家被要求只能用进口原料加工; 然后再出口。 随着中国肉品出口市场的增加, 这部分原料的进口也会跟着增加 4 - 进口的滞后性从下订单到货物完成清关, 在加上内陆运输; 整个流程最快需要6周; 不同的产地 路上需要的运期也不同。如果市场特别热闹的话; 比如今年上半年; 5 月分就把外国9 月的生产都预定了。 这些货到国内得是 11-12 月了。买进口货和买期货一样; 都包括了对后市的一些寄望。 看准了就赚; 看错了就亏。 正常来说; 下好了单子就不能随意取消; 不然定金就被扣了; 还会影响自己在市场上的信誉,所以; 进口商一般就算是亏损也不会随意抛单; 而是自己抗着。 如果之前定的货很多; 一方面资金被压不少; 在加上后期的销售不理想; 还有同行内的竞争; 遇到现在这样的行情就苦不堪言了。 要么底价抛售; 但是你抛你旁边那为也会抛; 张三降10块李四降20还有王五赵六; 越降越底, 买价们本来觉得王五的价格不错可以买了; 但是看到大家都在抛 他也就不急着买了。 这个恶性循环 相信各位也深有体会。 进口的猪肉目前还不到总消费的5%。 在其他成熟市场 (比如美国); 这个比例是15%-25%。往后几年; 应该说进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品种也越来越多元化。 5 – 总结中国是养殖大国; 也是消费大国; 可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却没办法改变。 产业化程度落后; 市场分散;观望论坛; 很多散户靠的是低成本, 靠硬的技术 和相对的灵活性得胜;但是我想提醒各位 技术可以花钱买回来; 低成本的优势未必长久。 大型养猪场需要更多的专业设备,前期投资相对高; 但是由于每个劳动力可以养殖更多数量的生猪,从而在劳动效率方面具备优势。另外,大型养殖场饲料可以集中采购或者自备饲料工厂,从而饲料成本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大规模采购有利于下游屠宰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及稳定开工率。由于规模化猪场出栏节奏比较稳定,出栏量大对于规模化程度更高的下游屠宰企业来说,向一家规模企业集中采购要远远好于向大量养殖户零散采购 当然散户不可能彻底消失, 中国大地有足够的空间让散养户 / 大型养殖 / 家庭式 / 合作社 等模式 各分春秋。到底是加大规模还是走特色路线; 那就得看各位当地情况和本身的能力了。 市场是大家的;我们都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也是消费者的一部分。 看到的层面不同 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同。个人觉得; 还是和各层各面多多交流才能看的完整; 从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ny懿君
发表于 2016-10-12 00:32:00
http://bb.zhue.com.cn/data/attachment/common/cf/092629izafu0a30raxu.png论坛不让发 说是“删除了” 只能到这儿来发了,结果还发重复了...抱歉哈,管理员帮忙删了一个吧 谢谢
ny丁记良
发表于 2016-10-12 00:39:00
http://bb.zhue.com.cn/data/attachment/common/cf/092629izafu0a30raxu.png谢谢分享
nyjdwx829
发表于 2016-10-12 01:54:00
懿君 发表于 2016-10-12 00:32论坛不让发 说是“删除了” 只能到这儿来发了,结果还发重复了...抱歉哈,管理员帮忙删了一个吧 谢谢为什么不让发?是违规了还是反动了?论坛也想愚民??
nyzzfz
发表于 2016-10-12 04:16:00
谢谢分享,正能量!
ny薛明刚
发表于 2016-10-12 05:03:00
wuliao
ny★★戒★★
发表于 2016-10-12 06:06:00
谢谢分享
ny剩者为王
发表于 2016-10-12 06:08:00
谢谢分享
ny官沟
发表于 2016-10-12 06:20:00
谢分享
ny苏鲁
发表于 2016-10-12 06:21:00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