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坏人丶 发表于 2016-7-20 23:56:00

关于樊福好博士猪群健康评价的一点疑惑

看了想买 近日刷得朋友圈樊福好博士一文章《对芦惟本先生质疑“病原分公母”的回应》,点之进入,我也大为感动。两位老师对疾病研究的执着与智慧让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而对于此文讨论的内容我也抱着追根溯源的态度去学习解析。根据健康评价数据的推论,凡是能够使机体的过敏指数升高的病原,称为雄性病原。凡是能够使机体的免疫抑制指数升高的病原,称为雌性病原。按照樊博士从健康评价数据的推荐而得出的论点本人继续找到樊博士在《教你看懂猪健康指数评定报告的各项数据》一文中写到:免疫抑制指数升高,往往与寒冷刺激、中毒以及阴性病原的感染有关(流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等),建议临床上采用保温,解毒或降低毒素摄入,停止阴性病原的疫苗接种等措施。免疫抑制指数升高时,也可以采用阳性病原的疫苗接种,如接种环状病毒疫苗或伪狂犬病疫苗,虽然不具备免疫特异性,但也可以看着是一种权宜之计。如猪群发生流感(阴性病原)时,接种伪狂犬病疫苗(阳性病原)会有一定的效果。过敏指数升高,往往与阳性病原的感染有关(环状病毒、口蹄疫、伪狂犬病、猪副嗜血杆菌感染、链球菌、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建议在临床上采用补液和抗菌等措施。过敏指数升高时,亦可以接种阴性病原疫苗作为临时性措施,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猪瘟活疫苗,等等。那么在猪群发生猪瘟(阴性病原)时,接种猪瘟疫苗(阴性病原)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又比如猪群发生蓝耳病毒(阴性病原)时,接种猪瘟疫苗(阴性病原)也会有一定的效果。据我所知猪瘟疫苗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诱导机体内干扰素生成来对病毒感染产生抗性。而在猪群发生流感时,接种伪狂犬苗会有一定的效果这句话的临床依据表示怀疑,作用机理尚不明了。众所周知,猪群发生流感时,大多以耐过,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尽量减少应激。如果再去接种疫苗是否会套用博士的论点:会造成机体的过敏指数升高呢?杨汉春教授在《2008年我国主要猪病流行概况与防控对策》一文中指出,已有的研究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阴性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阴性病毒)在猪体内可以相互促进增殖。那是否有违樊博士提到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对于病毒病原分类办法,由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分得比较细致,也没有把病毒有分公母一说,因为病毒都是自我复制繁殖的。如果把这些病毒所体现出来的临床指导为公母判定的话,那么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的辩证思维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即“阴阳者,一分为二”。如何把猪病的临床表现辨别阴阳就要从中医的辩证思路出发,我想这可能就是芦苇本老师对樊博士在健康评价研究中存在的质疑吧,当然,这也是我的质疑,中医与现代医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体系,如何把两种理论体系融会贯通可能需要走更长远的道理,但中医西讲,西药中用明显牵强附会。在樊博士《疫病防控应重视健康指数》一文中提到中医机体的体质有寒凉温热四种,寒凉温热对应的分别是营养不足,过敏,毒素积蓄,免疫抑制,所有的猪病也是分为这四种类型。据我所知中医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它是由近代中医王琦教授研究确立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现代医学上按照中医体系做出的一大研究吧。如果说这是樊博士自己提出的中医对于猪病上的研究分类,那么是否有些牵强。寒凉温热一般应用于中医中的四气,它主要体现在药物在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如果用于对应猪病当中的诱因营养不足,过敏,毒素积蓄,免疫抑制等等情况的话,那么我想中医体质有更加细致的分类,具体可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再应用于猪病分类研究上可能更具有参考意义。并且在樊博士《中医五行量化与猪群健康管理》一文有写到:“五行中两两结合得到六气:风、热、炎、燥、湿、寒,通过健康评价指数可以看出动物出现营养过剩和过敏的时候,机体内有炎,过敏+中毒叫燥,营养过剩+免疫抑制叫湿,中毒+免疫抑制叫寒,过敏+免疫抑制叫热,营养过剩+中毒叫风,如果三三组合可以发现中医当中存在四大疾病,伤寒=过敏+中毒+免疫抑制,温病=营养过剩+过敏+免疫抑制,风寒=营养过剩+中毒+免疫抑制,风热=营养过剩+中毒+过敏。通过这些数据规律大家可以很容易发现机体存在的问题。”中医学认为六气(风、热、火、燥、湿、寒)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所致,是很正常的,它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两两结合而得出的,而是运用中医学更高深的一门学科运气学来与之对应的,具体的对应关系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那么如樊博士的对应方法,过敏,中毒,营养过剩,与免疫抑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过敏是指机体抵抗抗原功能过强时,发生的变态反应。中毒是指机体过量接触毒物导致功能代谢障碍失常。营养过剩是指能量摄入超过了机体的消耗能力。而免疫抑制则是指免疫应答出现抑制作用。出现这样的反应情况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或摄入问题,免疫问题,等等多为人为干预所致。而六淫则是指自然界的六气反常导致机体呈现的病态因素。所致病的临床体现也各有不同,而如樊博士在回应芦惟本先生中提到的湿邪为阳邪,燥邪则为阴邪。湿邪靠温邪升乃成,燥邪靠凉邪降所致。本人记得“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并且在运气学说里把风、火、热、湿、燥、寒六气分为三阴三阳,即湿为阴邪,燥为阳邪。不知是樊博士笔误还是何故?凉邪何解?并且湿邪靠温邪升乃成,燥邪靠凉邪降所致,此言有何考证?对于樊博士建立的健康评价研究本人是非常认同的,它以现代医学实验数据评测得出结果并找寻其中的规律,这是典型的现代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向。但不一定要以中医学的角度去看待,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论证是建立在辩证体系之上的,它是中医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也是另外一种理论体系,而不能一概而论为中医仅仅存在四种疾病。风热,风寒,伤寒和温病对于中医学说的研究在古典文献我辈可能究其一生也只能窥看皮毛。但不得不说古人在医学史上做出的贡献,要运用到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上,还需要从基础理论出发。至于其他疑惑或质疑,笔者才疏学浅,只能闭口不谈,免得贻笑大方。

ny甜蜜的微笑 发表于 2016-7-21 00:47:00

受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樊福好博士猪群健康评价的一点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