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xuleican 发表于 2017-3-6 09:54:00

育成舍技术饲养要点管理

看了想买 育成舍技术饲养要点管理一、日常管理 1、生物安全 (1)、工作人员须在生活区隔离48小时,方可进入场区。 (2)、进入场区前,必须经过淋浴消毒,及更换内外工作服及工作靴。 (3)、进入猪舍前,必须脚踏消毒盆(内为火碱溶液10%左右)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扩散的机会。 (4)、日常消毒:育成舍在正常情况下,舍内2-3次/周,喷雾。环境消毒1-2次/周。舍内消毒时,消毒剂应经常更换,一般2周更换一次(碘制剂和酚制剂交替使用),以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产生抗药性。消毒时使用雾状喷头,使药液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落入物体表面形成大面积湿润,以不形成水滴为标准。室外消毒时,一般情况下选用火碱浓度为2-3%左右,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换用新过氧乙酸(好利安)等杀菌时间较短的消毒剂。日常消毒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根据当地疫病发生的情况,适时凋整消毒频率及药液浓度,或更换针对性消毒剂如百菌消、TH4等。 (5)、空栏冲洗:育成舍出售适龄猪只后,剩余猪只全部转往其它栋,另行饲养。全部空出栏位,进行彻底清洗,如地沟、漏缝板、栏杆、料槽底及各个死角,进行高压冲洗,清除残留粪便,避免二次污染。冲洗后首先用3-4%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间隔一定时间后根据各种消毒药的杀菌时间,进行有计划,有间隔时间的多样消毒,冲冼、消毒结束后,空舍一到两天使圈舍充分干燥。(6)、防疫:根据厂部兽医制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接种各种疫苗。育成舍在转入后25-30天接种口蹄疫普通苗2-3ml/头,注射疫苗时应注意部位及剂量。对于应激现象较大的疫苗可在注射前给猪只饮用抗应激药物如拜固舒,电解多维等。2、观察猪群,育成舍每栋猪舍,存栏猪只数量较大,猪只个体各有不同,所以,细致观察每头猪只的各项日常活动,对于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尤其重要。 (1)、猪群安静时,听呼吸有无异常如喘、咳等。 (2)、全部哄起时,听咳嗽判断有无夹头及深部咳嗽等现象,及时处理死亡及生病猪只,细致观察有无咬尾现象发生。 (3)、观察猪只采食:有无异常如呕吐、采食量下降等,育成舍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无法确定猪只是否停食,可根据每头猪只的精神状态判断猪只健康状况。饮水:随时检查饮水器是否畅通,若饮水中加药看猪只是否因味苦而拒绝饮水,如适应性差,可适当调节饮小适口性如加糖精等方法。排粪:观察粪便有无异常,如下痢或便秘等,及时找出原因对症治疗,若下痢判断是否因夜间受凉引起或其它疾病,及时对污物做无害处理,总之细致观察猪群对及时了解整个猪群健康状况尤为重要。3、通风、换气、防寒、防暑。及时排出舍内污浊气体,保证空气质量,可降低许多疾病感染及发病的机率,如呼吸道疾病,链球菌等。为协调通风与保温关系,育成舍采取开窗与开排气扇相结合方法:春秋季节温度适中,可开窗为主。冬季,舍内气温较低,可以开排气扇为主,开窗为次,做到勤开勤关适时通风。夏季外界温度较高,为防中暑,可关掉排气扇附近窗户由排气扇对面进风形成纵向负压通风,结合喷水等降温措施,防止猪中暑及采食下降等现象。总之要做好通风、换气、防寒、防暑,工作人员须积极协调做到勤开勤关,给猪一个空气清新的舍内环境尤为重要。4、饲喂及换料:育成舍使用自由采食料槽,可一次性加足新鲜饲料,应注意及时了解猪只总的采食量,加料时根据余料情况,添加保证猪吃饱的同时料槽中无太多剩余饲料,或每周一次空出料槽,让猪只全部吃完以便检查料仓是否堵塞及损坏。冬季可一星期清槽一次,夏季应做到每天一清,育成舍换料程序:转入后喂一周552料后换553料喂2周后,再换554料至出栏。换料时注意采用“循序渐进”法换料,一般3-5天换完。5、适时调栏,育成舍转入育成仔猪时,为减少应激采取原栏转入法,在转入后有2次较大规模调栏。 (1)、转入一周后保值猪出售完毕进行调栏,根据个体、性别、体况凋栏。母猪在18-20头左右,公猪在17头左右,病弱猪只集中饲养管理。 (2)、母猪及空栏时调栏,可进行部分栏位合栏而不波及其它栏位,以免应激太大。除去两次较大调栏,在日常管理随时调出生病或受伤(咬耳,咬尾)猪进行隔离饲养,康复后赶回原栏,反之在病猪栏继续饲养,及时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栏以免形成僵猪,甚至死亡。6、猪群变动:认真记录好猪群变动情况,如转出,转入,死亡,淘汰,出售等相关数据。7、上下班注意事项:上班严格消毒、淋浴,工作时间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细致观察猪群,下班做好下班后的相关工作,如留窗缝通风,关闭所有电器开关以及地沟、水阀等,避免水、电浪费及各种危险,夜间抽出时间,下生产区了解夜间情况如夜间舍温,空气质量,新转入仔猪,昼夜温差,及加药等相关工作。二、各阶段猪只饲养管理:1、新转入仔猪饲养管理重点: (1)、转入前圈舍须充分消毒、干燥,工作人员换干净衣服,日常用具消毒处理。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 (2)、转入时,舍温与保育舍相适应,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应由原保育舍一栏猪转到育成舍还保持原栏。 (3)、找出生病、受伤及异常猪只,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形成僵猪或死亡。 (4)、对于常发性疾病如咳嗽、下痢等,采取:A个别表现临床症状者,肌肉注射治疗,剂量加倍。B全部猪群统一饮水或饲料中加药进行控制治疗。C饮水及饲料中加药应注意搅拌均匀,溶解完全,剂量准确。D固定饲养人员,本栋实行小范围隔离,且每天消毒一次,防止疾病蔓延。 (5)、夜间注意观察猪群状况,根据表现形态判断猪只是否怕冷或怕热,避免温差过大造成抵抗力下降诱发其它疾病。2、中猪管理(饲喂553料时期)此时期猪只体重约为50kg左右,开始选择种猪,因安装耳牌会出现感染现象应加强管理:A安装耳牌时局部消毒处理。B个别出现红肿现象应及时处理,喷涂消肿防腐药,如碘酊,甲紫等。此时期也是咬尾现象多发日龄,为避免咬耳、咬尾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通风、降温避免猪只闷热而精神烦燥,攻击其它猪只。 (2)密切注意咬尾现象发生,一旦发生及时调出隔离治疗。标识出攻击猪只,保定后剪掉门齿以防咬伤其它猪只。 (3)、若咬尾头数较低时,采取将个体差异不大猪群进行混群,分散猪只注意力,或悬挂“玩具”等物品以猪只啃咬。中猪期猪群密度较大,应多开窗、开排扇通风,保证饮水及饲喂正常。3、育肥猪管理,为猪只生产过程中最后环节,做好通风工作在此时期非常重要。在日常管理中做到饲料新鲜、饮水充足,对个体差异较大猪只及时调出,控制咬耳咬尾现象发生。育肥舍淘汰猪只标准:体重在50kg以下,无存活希望,治疗费工,浪费药品,有一定污染。做好各阶段猪只饲养管理的同时,注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使许多问题杜绝在初始状态下,为提高生产成绩打下基础。三、种猪选择标准及程序:★日龄在90-110天左右,体重在45-55kg开始选种。1、使用六和专用耳牌。2、准确记录各项性能指标。操作如下: 首先在栏内给猪较宽广的活动空间,仔细观察猪只,标识出生病、受伤、畸形、跛行、弓背、踏肩、无阴户、阴户小、瞎眼、疝气等有外观缺陷的猪只。 ★其次把被选择猪只赶入笼称仔细选择标准:A猪只是否振颤、弓背、后肢无力。B腿胞情况,大而软有可能恶化的不被选择,小胞或硬胞可被选择。C奶头:有效乳头12个以上且前4对奶头,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区别瞎奶头与内翻奶头,以及乳头扁平及损伤不能做种用。D蹄部有无异常如踏蹄、蹄趾长短不一致、O形腿、八字腿等不被选择。E安装耳牌时,耳局部进行消毒擦拭,并准确读出耳刺品系,根据耳刺判断猪只生长情况,体重与日龄关系,90-110天体重在45-55kg之间,为正常猪只。最后填写选择原因,汇总上交办公室,选种原始计录,保留一定时间(六个月)以备日后查找。工作人员, 管理程序, 过氧乙酸, 工作服, 抗药性

nyyishengheqiu 发表于 2017-3-6 10:03:00

http://bb.zhue.com.cn/data/attachment/common/cf/092629izafu0a30raxu.png谢谢分享

ny高瞻远瞩 发表于 2017-3-6 10:05:00

http://bb.zhue.com.cn/data/attachment/common/cf/092629izafu0a30raxu.png谢谢分享

ny雨中小草 发表于 2017-3-6 11:39:00

谢谢分享欢迎发帖交流

ny要荣誉的鱼 发表于 2017-3-6 12:53:00

谢谢分享

ny要荣誉的鱼 发表于 2017-3-6 13:41:00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育成舍技术饲养要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