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ny.com 发表于 2017-3-16 09:13:11

生猪市场供给侧改革到底“革”了谁的“命”?

中国农牧业发展百年未有如今之怪现象。  一方面,全国粮食总产喜迎“十二连增”,农业大国地位稳定;另一方面,国家玉米库存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着实令人头疼。其中原因纷繁复杂,仅从养猪这一个版块来看,2013年以来刮起的“禁养风”令养猪业产能大幅缩水,进而造成了上游饲料生产行业的不景气,对玉米库存的消费需求日益降低,玉米价格一跌再跌,随着2016年国家玉米临储政策正式取消,终于令其在今年年初跌入了谷底。  上图是近几年的玉米产量和玉米价格走势。很多人说,任何东西只要数量多到大于市场需求,其价格就必然下降。事实真就如此吗?答案是肯定的。  谈到供给侧改革,很多人解读为“无非是希望让农民将种植玉米的热情投入到其他暂有短缺的作物上去”。但是再深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为什么之前农民不去种植这些作物,令这些作物在目前出现了短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种植这些作物回报率低。  众所周知,中国因人口众多,耕地资源不足导致现代化大规模种植业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至今仍坚守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生产成本上远超欧美等农业大国。农产品竞争力一直较弱也成为了国家的一块心病。继续实施价格保护,慢慢调整生产结构,则农牧业落后的生产现状难以打破,一年几万亿的农业支出也不见效果;开放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则无异于将自己的弱点曝于人前,大量的小散户农民面临破产的危险,也为其后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埋下了伏笔。  图3玉米进口量及价格  资料来源:艾格农业  上图是近年来进口玉米价格走势,与图1对比即可见差距。  所以推不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选择,如何推行又是一个选择。一旦推行了,就不是喊喊口号,今天号召、明天呼吁能够应付,越是基层干部,越要把政策落到实处,不然就可能望着大量流失的农民和大面积荒芜的土地一筹莫展。  2016年年底,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下发《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饲料加工企业收购加工2016年新产玉米的补贴政策。很快,各地区的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去库存”又成了饲料行业的热词之一。  图4中国库存量与库存占全球库存比例                                  再来看看这些年的国家玉米库存变化。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显示,中国政府每周都要举行的拍卖结果显示市场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少。统计显示,在过去八周,中国政府拍卖的1250万吨国储玉米中仅有1.8%售出。  该文称,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尝试通过拍卖来削减国内玉米库存,作为其农业改革的最新举措。  而美国农业部则表示,中国的玉米库存为1.107亿吨。如此庞大的库存规模一点也不亚于钢铁和煤炭,让中国政府感到十分头痛。  说到这里,即可见端倪。玉米价格走低,而国家又对饲料加工企业出台补贴政策,表面上看饲料加工企业应该是该项策略的最大获利者,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属于通过政府投入刺激消费需求,反而有助于减缓玉米价格的下跌趋势。  看得更深一点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饲料加工企业为了短期的利好大量收购玉米,但随之而来的“去库存”问题又有谁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国内的养猪产业链整体都处于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而不仅仅是饲料端的问题。刺激饲料生产,养殖受不住;刺激养殖增产,市场受不住;刺激市场需求,环境受不住。禁养政策仍在推行,未来还有更加严峻的趋势,整个产业链从饲料原料(玉米)种植到养殖端自上而下成了一个“大漏斗”,能有多少“流量”也就可想而知。  “做农业,话农业”,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会有局限,而国家考虑的应该是更加全面的问题,这里无从揣测,只能紧随改革的脚步,抓住转机,发现商机,共同描绘现代化农牧业的美好蓝图。
本文来源 中国农业网 生猪行情频道: http://www.zgny.com/quote/shengzhu/201703/92500.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猪市场供给侧改革到底“革”了谁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