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想买 我就一自繁自养的小散,年出栏量300---400之间。无名高热猖獗的那年我记忆犹新。八月时节毁的大猪,九月里下场大雪,而后毁的小猪,差点点大小不留。今年十年一遇的那什么我也没幸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受底线,熬煎着过呗,用他们的话说“是坚强的小散”是吧? 我去年下半年在e网注的册,但我也是别的网站的会员。有句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吧?多看看行情,多听听市场的分析,多借鉴一下业界老师们的经验呗。网站虽各有各的特色,但网站对市场做的指标检测和发布以及分析方面都是大同小异且都谨小慎微,他们可不想为猪价的不确定性而砸了自己的招牌。主流网站的市场分析的结果可信的,但不可全信。可信的原因是,分析员相比大多数养猪人而言,对全盘局势了解更透彻,其对局势发展的预判相对更合理、更全面。而不可全信的原因是,市场并不是由分析员或某一个人的言论来操纵的,况且他们采集到的数据多多少少的有若干水分在里面。不管怎么说,猪就在那里,猪价就在那里。我们养猪人关心的只是相对客观、准确、及时的市场反应信息。 倒是论坛大牛们各显神通众说纷纭。大致分唱跌、唱衰两种声音。该听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到底啥时间会涨会落?我也只能说不知道。只是希望眼前的恢复性上涨后的理性下落早日结束好,起码可以缓口气。再多的分析,再多的预判,给自己的只能是一个梦,期待梦想成真呗。但没有这个梦却不行,是它支撑了养猪人在无数次濒临绝望中走到了今天。 我很少发帖。第一我才疏学浅人轻言微,第二我那猪够我忙活的,第三不为名不为利我何苦呢?但我没事干的时间经常在网站溜达。我不经常报价,特别是价钱落的时间。感觉没劲,还有莫名其妙的有一种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感觉。但我不会因为我手里有猪或没猪而谎报行情。论坛言论各抒己见无可厚非,但报价必须得真实啊。对自己负责,对受众负责。这是每个正直的网民应该具有的素养。 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篇东西。 为什么在对供求关系调控链中受伤的常常是猪农、菜农这些农民?为什么市民的声音总是能够更好地被传递、利益更能够得到保护?原因可能在于我们农民的代言人太少,了解农民的人太少。 市民身处城市,他们的声音相对更容易被传媒、决策者获悉,因而更容易得到政府调控上的倾斜;而农民更多时候处于市场产业链的末端,也远离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因而他们的声音相对较难被传递。虽然说近年来在外来资本多元化战略中,养猪业也成为热门项目,央企、IT界、投资界纷纷抢滩养猪业,但猪农群体的数量仍然不少。即便是对养猪的些微政策补贴,也更多倾向产业资本,散户则较难获得垂青,因此猪农在整个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明显的。但不管怎样,猪企也好,猪农也罢,不应当在关乎市场的宏观调控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为市民利益让路。 政府在拟定政策的时候,为市民利益考虑当然没有错。但是是否也应多关注一下农民的利益、多主动听取农民的呼声?特别是占养猪人大多数的小散的呼声!相对一部分当市民利益和农民利益发生阶段性冲突的时候,应当更善于处理和平衡双方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回顾来看,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肉篮子、菜篮子问题,对规模化养殖的各类扶持和补贴制度也都在逐步完善。但我们小散的呢?把猪市动荡都归咎于我们小散的做法和看法无异于掩耳盗铃!中国国情是否适合全盘西化有待商榷! 宏观调控理应把一碗水端平。一碗水是平的,市场才是活的,市民利益和农民利益才能都得到保障,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才能配合得“更上一层楼”。中国农业网,你能为我们广大养猪人代言么?你能在猪农和政府之间协调我们的权益么? 广大养猪人一盘散沙。大家分散经营,各自画地为牢,自负盈亏。如今任人宰割的局面和养猪人难辞其咎。有很多很好的模式,诸如养猪协会,公司+农户等等,都名存实亡。中国人怕麻烦也怕别人算计,更怕别人拿了比自己更多的钱,所以即便这些模式有利于管理经验交流,有利于采购成本降低,有利于集中卖猪时的讨价还价也实行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因缘际会,峰回路转,扑朔迷离。 猪大了就随行就市--------赚一个最好的料比,涨价就及时出手-------赚一个牢牢靠靠,跌价马上出手-------让损失最小化。丢掉了贪婪预测,抛弃了恐慌压栏,扔掉了痴望梦幻,让自己来一个彻彻底底的糊涂,你会发现糊涂的小散--------收获却一点也不会含糊。让猪价回归自然,让希望归于理性,千古智慧浓缩成的精华不就是--糊涂--------【【【难得糊涂】】】吗,这难得的糊涂岂不就是最简单的王道?养猪必须精!敏于猪,灵于市,深于行,精打细算才能立于不败。做人得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人云亦云,跟风赶浪迟早要死的透。养猪得靠自己过硬的本领,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这是坊间网友的话,说的不错。正确合理的分析市场,提高自身素质养好猪才是硬道理。共同努力吧各位。 |
|